妖怪煉成陣
Advertisement

食腦妖怪[]

「野狗子」是一種傳說中會吸食人腦的妖怪。牠的行徑很像西方的食屍鬼,野狗子是長著一顆野獸的頭,頭部以下狀如人形的妖怪。當牠肚子餓的時候,就會在屍體橫陳的戰場上,或是新的屍體剛埋葬的墳地旁,挖掘死屍吸食腦汁維生。

一旦逮住機會,也會生食人腦,好好的進補一番。儘管活人的腦新鮮可口,但是活人見到野狗子,一定會抵抗或逃走,所以野狗子專挑不會動的死屍,方便覓食。

野狗子之所以會選擇在戰場上出現,那是因為戰場上有大量的死屍,而且很容易可以找到新鮮的人腦,對牠來說是千載難逢的用餐時間,可以大快朵頤、飽食一頓。

這種嗜血殘忍的性格,不免令人聯想起「活人生吃」「惡靈古堡」一類的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喪屍(Zombie),一旦被生化病毒感染(喪屍化)失去理智之後,緊抓住人的脖子啃食人腦的畫面,牠們瘋狂地追逐人類,唯一目的只想將對方生吞活剝。這時候牠們已非人類,唯一活命的方法就是想辦法打爆對方的頭,不管你用的是子彈、匕首、棍棒或斧頭,記得瞄準要害攻擊就對了。

喪屍和吸血鬼的形象,也常拿來諷喻一些利益剝削者,將他們形容成猶如「專吃腐屍、殘屍的禽獸」如禿鷹、烏鴉、土狼和鬣狗,把人類陰暗卑鄙的負面形象投射在這些動物身上,藉以批判其窮凶惡極的嘴臉,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行為。

<野狗子>聊齋誌異[]

清兵屠殺作戰的殘暴惡行,以于七之亂(注)最為聞名。

棲霞縣的李化龍為了避難,在山路上逃跑著。途中,遇到了官兵的大隊人馬。周圍沒有藏身之處,然而正好是夜裏,李化龍便伏臥在路邊橫七豎八倒臥的屍體堆中,假裝死人藉此脫困。

可是,當官兵離開之後,李化龍卻沒有馬上爬起來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原來是李化龍周圍那些斷頭斷臂的死屍一個接著一個站起身來。

其中,一個頭被砍斷垂掛在肩下的死屍,口中嘟嚷著:「吸腦汁妖怪來了,該如何是好?」

其他的死屍也不約而同地嘟嚷著「怎麼辦?怎麼辦?」

片刻之後,死屍又像剛才一樣橫七豎八倒在地上,周圍一片寂靜。

李化龍很害怕,想要趕快逃走。就在此時,傳來了一陣腳步聲,於是,李化龍又趴下去,靜觀其變。他偷偷地睜眼一瞧,只見來了一個人身獸面的妖怪。妖怪俯身一口咬下屍體的頭,開始吸吮腦汁。

李化龍嚇得直發抖,趕緊把頭埋在旁邊屍體身下。不一會兒,妖怪就過來了,牠先用腳撥開李化龍的肩膀。但是,李化龍硬是不肯抬頭。這時,妖怪便推開李化龍身上的屍體,正要咬住他的頭時,李化龍撞到了一顆如木碗大小的石頭,拼命地朝妖怪砸去。石頭正好砸到妖怪的嘴上,妖怪發出如長尾林鴞般的嗥叫聲,捂住嘴巴逃之夭夭。

妖怪邊逃跑邊吐了口血,血中還混著二顆長約四寸的獠牙。待李化龍重新振作精神,將這二顆獠牙帶回家展示給大家看。

注:于七之亂,順治十八年(1661年)山東省于七發動的農民叛亂。事發後于七藏於山中,清兵發動大軍前往鎮壓,以致滿山屍橫遍野,血流成河。

其他的食腦妖怪[]

干寶的《搜神記》裡也記載了春秋時代秦穆公當政之時,陳倉地方的人挖掘地面,捕獲了一隻名為「媼」的妖怪,喜食人腦。「媼」似羊非羊,似豬非豬,棲息於地底下。每當有人死後被埋葬在地下,牠就會在地底潛行移動到下葬的地點,開始吸食死屍的腦汁。遇到這種妖怪,可以用柏木的樹枝插進牠的腦袋,就可以制伏牠不再作怪。

袁枚的《子不語》登場的「山和尚」也是吸食人腦的妖怪。牠平時住在山裡,每當山洪爆發,就會潛入村里四處遊蕩,伺機攻擊村民。由於這個妖怪通體黝黑,體型肥胖短小,禿頭而善泳,看起來就像是穿著黑色袈裟的僧侶,因而有著「山和尚」的稱號,「山和尚」是相當凶惡的妖怪,如果有人落單,或是病弱無力抵抗,牠立刻攻擊那人頭部,然後吸食對方的腦汁,絕不手軟。

參考文獻[]

蒲松齡/著《聊齋誌異》〈野狗〉[]

于七之亂,殺人如麻。鄉民李化龍,自山中竄歸。值大兵宵進,恐罹炎崑之禍,急無所匿,僵臥於死人之叢,詐作尸。兵過既盡,未敢遽出,忽見闕頭斷臂之尸,起立如林。一尸斷首,猶連肩上,口中作語曰:「野狗子來,奈何?」群尸參差應曰:「奈何!」俄頃,忽然而倒,遂寂無聲。李方驚顫欲起,有一物來,獸首人身,伏囓人首,遍吸其腦。李懼,匿首尸下,物來撥李肩,欲得李首。李力伏,俾不可得。物乃推覆尸而移之,首見。李大懼,手索腰下,得巨石如碗,握之。物俯身欲齕,李驟起,大呼,擊其首,中嘴。物嘷如鴟,掩口負痛而奔,吐血道上。就視之,於血中得二齒,中曲而端銳,長四寸餘。懷歸,以示人,皆不知其何物也。

干寶/著《搜神記》卷八〈陳寶祠〉[]

秦穆公時,陳倉人掘地得物,若羊非羊,若豬非豬。牽以獻穆公。道逢二童子,童子曰:「此名為「媼」(讀音ㄠ三聲)。常在地,食死人腦。若欲殺之,以柏插其首。」媼曰:「彼二童子,名為陳寶。得雄者王,得雌者伯。」陳倉人舍媼逐二童子,童子化為雉,飛入平林。陳倉人告穆公,穆公發徒大獵,果得其雌。又化為石。置之汧(讀音ㄑㄧㄢ)、渭之間,至文公時,為立祠陳寶。其雄者飛至南陽。今南陽雉縣,是其地也。秦欲表其符,故以名縣。每陳倉祠時有赤光,長十餘丈,從雉縣來,入陳倉祠中,有聲殷殷如雄雉。其後光武起於南陽,皆如其言也。

袁枚/著《子不語》〈山和尚〉[]

有李姓者客中州,遇大水,登山避之。水勢驟漲,其人更上山頂。時已暮,見矮草屋,乃山民耕在夜巡者所居,內悉藉以草,旁置一竹梆,其人宿焉。中夜,聞踏水聲,視之,見一黑短胖和尚游水面將至。其人大呼,此怪稍卻,少頃又前。其人窘急,取梆大擊。山民都集,怪遂去,終夜不複至。次日水退,詢山人,云: 「山和尚也,斯人孤弱,便食人腦。」

Advertisement